我与鲁迅先生的第一次邂逅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鲁迅先生的故里,匆匆而来,亦是匆匆而去。

“世人慌慌张张,漂泊他乡,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平平庸庸,碌碌而为。

一次不经意的‘旅行’让我认识了课本以外的鲁迅先生。从民族脊梁鲁迅先生故里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弃医从文,具有批判精神。

鲁迅先生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鲁迅《(守常全集)》题记

比较,是最好的事情——鲁迅《关于新文字》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鲁迅《忽然想到》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鲁迅《今春的两种敢想》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鲁迅《故乡》

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是出自田夫野老之口。——鲁迅《名人和名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标签: 鲁迅 文学 文化 思想 民族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