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甜甜~~(推荐):
孙伏园和许寿裳回忆鲁迅,始终有别人学不来的一种气质,那就是把鲁迅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尊神。孙当然更有点得宠的感觉,他又人高马大的,我不知道鲁迅会不会有点把孙伏园当作是子路来对待。孙说北京时期的鲁迅不爱社交。我觉得结婚之后的鲁迅还是变了挺多。海洙(推荐):
除了五几年的一两篇文章文风可厌,大多有意思,鲁迅曾跟他讲述自己创作某篇时的动机、背景、艺术,所谓夫子自道,自有价值,而行文又每有一点忆旧的因子,读了更觉得一种自然亲切,只恨其少。大只(较差):
孙伏园和鲁迅早期关系亲密,所以回忆起来,更多是平视而非仰视,浮词套话也没许寿裳来得多,所以整体而言还是可以一看的,特别是鲁迅前往陕西讲学、《腊叶》与许广平的关系、鲁迅出国前后轶闻等内容,是颇能补正史所不足的。但孙伏园和晚年鲁迅其实渐趋疏远,所以对此方面就着墨甚少了。本书收入的附录几篇文章也已见于《鲁迅全集》,难免给人充数之嫌了。小明同学(还行):
里面有先生的一些往事大只(较差):
孙伏园和鲁迅早期关系亲密,所以回忆起来,更多是平视而非仰视,浮词套话也没许寿裳来得多,所以整体而言还是可以一看的,特别是鲁迅前往陕西讲学、《腊叶》与许广平的关系、鲁迅出国前后轶闻等内容,是颇能补正史所不足的。但孙伏园和晚年鲁迅其实渐趋疏远,所以对此方面就着墨甚少了。本书收入的附录几篇文章也已见于《鲁迅全集》,难免给人充数之嫌了。海洙(推荐):
除了五几年的一两篇文章文风可厌,大多有意思,鲁迅曾跟他讲述自己创作某篇时的动机、背景、艺术,所谓夫子自道,自有价值,而行文又每有一点忆旧的因子,读了更觉得一种自然亲切,只恨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