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伦理的悖论,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叶旭明(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摘要】时于《颓败线的颤动》,评论者大都从实证性的、象征性的与哲学性这几个的角度来进行解读,而忽略了从文本这个最原始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笔者认为《颓败线的颤动》是鲁迅潜意识的一面镜子,显现了鲁迅潜意识里道德与原罪的悖论,展示了中国现代转型的痛苦肉身。[关键词】道德;伦理;情感的同一性;悖论道德是伦理关系中的一个主要的准则,而封建旧家庭的伦理观念却成为了束缚道德标准的紧箍咒,致使道德判断的标准发生偏移与错位。寡妇出卖自己的肉体无疑的不道德的,但是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势女子赖以谋生以及养育后代的举动,它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牺牲精神以及顽强的生存的毅力,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它又是有道德的,但是当这种行为置身于旧文化的家庭伦理观念与关系网中,不管寡妇是为何而做出这种行为,她都是不道德而应该受到谴责遭受遗弃与毒骂。这就是现代的道德观与旧家庭的伦理观的悖论。鲁迅对老寡妇遭遇的描述无疑是表达了他心中的道德与伦理的冲突的矛盾心境,一方面,以现代的道德观作为判断的准绳,传统旧家庭的伦理观念无疑是有不合理与不人道的一面,如文中所写道的女儿女婿一家人对待老寡妇的态度:另一方面,置身家庭伦理关系网中的个体无法完全冲破伦理关系网的束缚,虽然不情愿,但却无意之中成了非人道伦理关系的维护者。
对此,鲁迅是深有体会,鲁迅的一生无疑是被人褒奖与受人敬仰的,然而在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上却被少数人所诟病,引人疑惑,例如在处理兄弟周作人与原配正室夫人问题上,他因何与周作人反目成仇而被迫搬离北京八道湾的大家庭,从现有的史料看,无法得知,但这件事与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有关系是确定的,正如他自己所披露,“ 我是被家中的日本女人放逐出来的” ,Ⅲ这反映了鲁迅在处理家庭伦理方面出了问题,再如他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了他意识里与旧家庭伦理观念割舍不断的矛盾状况。鲁迅是个孝子,听从母命和一个自己不喜欢没有感情的女人结婚。正是在现代的道德意识与旧家庭的伦理观念的纠缠中,当作者意识里对妇女贞烈观的认知在某个瞬间被触及,依然会让作者感到“ 羞辱” 与“ 恐慌” 。在第二个梦中,年老的寡妇之所以受到女儿女婿的无情嘲讽和遗弃在根源上就在于寡妇的不贞。出卖肉体不仅使老寡妇自己感到“ 羞辱” 、“ 惊恐” ,而且也使女儿女婿一家人蒙羞。这种窒息的家庭伦理观念就如一间无形的“ 铁屋子” 将老寡妇一家人禁锢于“ 无物之阵” 中,任凭你万般挣扎,也难以逃脱,究其原因,在于“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 鬼打墙’ 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删在这种家庭伦理氛围中,女儿女婿一家人只在乎老寡妇是否曾经出卖过自己的肉体,而不询问寡妇是为何而出卖自己的肉体。鲁迅选择这一形象作为言说的对象,无疑寄托了他对中国旧家庭道德伦理观念的思考。建立在旧家庭伦理体系上的节烈观是以禁锢女性的人身自由,牺牲女性的个人幸福为前提,缺乏真诚与真爱,因而带有男权主义的伪道德的色彩。鲁迅对这种旧家庭的伦理观念是持批判态度,但不可作者简介:叶旭明,西南大学文学院。万方数据否认,鲁迅的思想里是留有这种旧思想的痕迹,他并没有和旧家庭的伦理观念完全决裂。如上文所述,为出卖肉体而感到“ 羞辱”“ 恐惧” 并不仅仅是寡妇的情感体念,也传达出作者鲁迅对这一行为的价值判断的尺度。换言之,在鲁迅看来,遭受苦难的寡妇固然充满着同情与理解,但站在道德的立场上看,寡妇出卖肉体这一行为无疑是让人感到“ 羞辱” 与“ 恐惧” 的,这种矛盾的评判尺度透露出鲁迅思想里道德与伦理的冲突。一方面,封建旧道德泯灭人性的一面应当批判;另一方面,做出有违封建旧道德的事件又让人充满了罪恶感。寡妇的感受真切的传达出了鲁迅内心的情感体验。丸尾常喜认为,破屋里寡妇的形象传达出了鲁迅的“ 自我牺牲精神” ,而这种“ 自我牺牲精神是由深深攫住他的一种意识,即对作为传统之子的自己‘ 耻辱’ 意识所支撑o.131传统之子的“ 耻辱” 意识与道德批判家的人文主义情怀有机的融合一体,构成鲁迅道德与伦理冲突的根源,也显示了鲁迅个体思想情感的矛盾性与诡异性,恰如鲁迅自己所说的,“ 不愿将自己的思想,传染给别人。
何以不愿,则因为我的思想太黑暗,而自己终不能确知是否正确之故。,,l ‘ 】“ 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恨他,想去除他,而不能。帅1在鲁迅的潜意识里,这种耻辱感与罪恶感是无法根除的。由此可见,《颓败线的颤动》里对寡妇形象的勾勒与凄惨场景的描绘,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想象或表现手法,而是作家客观世界与人的一种把握方式,表示着作家对道德与伦理的一种思考。当入处于极度的爱与恨的情绪交织中,言辞已经无法表述她内心的真切感受,“ 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 ,惟有颓败身躯的颤动,“ 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 这无言之怨,无言之悲,无言之轻蔑,因为表现的是博大的情怀,而具有一种非凡的内在动力的美。在文章最后,作者写道,“ 我梦中还用尽平生之力,要将这十分沉重的手移开。” 从“ 沉重”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梦中所见的情景是让他感同身受,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作者的情感体念与老寡妇是相通的。终上所述,鲁迅在《颓败线的颤动》中借老寡妇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心中道德与伦理的悖论。【参考文献】【11许广平。欣慰的纪念【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52.25.【2】鲁迅.鲁迅全集(g--g)【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日)丸尾常喜.泰弓译.。人。与。冀r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一卷)D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9.【5】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一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节,口墨三:看。曼昌一l二。二毒2一十九期蛐